首页 > 旅游 > 正文
期盼月球旅店从科幻成为传奇
发布日期:2019-12-16 14:57:08|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

  作者肖像画。
  张武昌作

  2019年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成功50周年。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我们就听到和看到了各种纪念文章和各种活动的预告。我本人也在7月到8月期间参加了多个座谈和纪念活动,还有幸见到了两位阿波罗宇航员。一位是阿波罗11号和阿姆斯特朗一同登上月球的巴兹·奥尔德林,还有一位是阿波罗12号的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

  我最为困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50年过去了,我们人类为什么再也没有回到月球,甚至连4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都没有突破?就这个问题我当面问了上面两位阿波罗宇航员,他们给我的答复大致一样,也就是我在创作的小说《月球旅店》后记中说的,政治任务完成了,政府再也不会花那么多钱了。其实这个问题自从我两年前离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这个岗位后就一直在思考,连带问题就是《月球旅店》小说中提到的所谓“老航天”或传统航天与“新航天”之间是什么关系。

  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航天技术直接服务公众,比如为太空旅游服务的民用属性长期被压抑了。但是这个困境近些年正在被打破。比如大家熟悉的SpaceX等具有代表性的新航天企业,其中也包括一些非常有潜力的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正在用创新的技术突破传统航天设定的价格底线,使其为大众服务,比如太空旅游,越来越变得可行了。

  当很多人在想如何实现近地太空旅游的时候,我就想到月球去旅游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儿距离我们不远,也许就是10-20年。同时,我慢慢地也对其中几项关键技术有了创新的想法,并申请了专利,力图为尽快实现人类重返月球的目标打下基础。

  在我们真正实现到月球去旅游之前,有一件事儿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让公众熟悉太空和月球,爱上太空和月球,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和支持太空旅游事业。因此,通过文学的形式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参与其中,就成了我创作《月球旅店》的初衷。

  我在此之前还真没有读过什么科幻文学。应该说《三体》是我看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我甚至是一口气将它看完的,非常喜欢。我也非常喜欢一些符合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科幻电影,比如《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但是,除了这几个作品,其他的作品我一概不知,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硬科幻”。这实际上也许对我创作《月球旅店》更有好处,使我没有受到任何所谓套路的影响。从一开始动笔到完稿,我大概只用了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也就是在晚上和周末写,晚上写上一节到两节,周末可以写得多一点儿。这也得益于其中的所有技术内容基本上都是基于多年来的经验和经过比较慎重的考虑,所以落笔时主要关注的是故事的叙述和发展,不会在技术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

  书稿完成之后,我甚至有一种完成了重大科研任务之后的喜悦。因为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居然让我用文字就给完成了,真是不可思议!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线科研人员应该在这类写作中找到的乐趣。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创新的想法,但是如果真要把它们实现,需要时间、经费、团队、科研实验设施的支持。换句话说,每个人脑子里的创新想法很多,但是一辈子能够实现的想法由于现实的限制往往并不多。但是如果你用科幻的形式,把它们写出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你的梦想。而且这种梦想一定是基于科学原理和具有技术可行性的,从而承载它们的故事自然也不会是魔幻甚至是胡思乱想。我想这也许就是“硬科幻”的本质吧。

  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来讲,真正的追求可能不是创作小说,而是通过小说推动梦想的实现。因此,我希望科幻的月球旅店有一天可以变成真正的月球旅店。到那时,如果大家在真正的技术方案中发现了这个小说中所叙述的技术方案的影子,哪怕是一点儿点儿,我的梦想就真的实现了。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曾任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著有科幻小说《月球旅店》。)

  

  本版携手科学出版社推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