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格力集团函告格力电器(000651.SZ),经评审委员会对参与本次公开征集的两家意向受让方进行综合评审,确定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最终受让方。据天眼查显示,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背后有高瓴资本、兴业银行、太平洋人寿保险、上海汽车集团的身影,同时还有美的、国美、格力电器经销商系统的背景。
按照公告转让价格计算,格力电器15%股权转让价格将不低于398.57亿元。
自此,格力电器的混改终于落地。对于董事长董明珠来说,这是一个稳定军心的好事。与当年万科的王石遭到“逼宫”不同,领头的高瓴资本并不是气势汹汹的“野蛮人”,2016年就出现在格力电器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并持续持有股份。如无意外,高瓴资本将会继续维持格力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稳定。
从同行业比较来看,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格力电器曾经与美的集团(000333.SZ)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如今收购了库卡集团的美的集团营收规模大幅领先格力电器,净利润不相上下。随着库卡和东芝的整合初见成效,经营情况逐步改善,则美的集团净利润大幅超过格力电器也只是时间问题。
格力电器控制权之争暂告一段落,也许董明珠以后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搞好经营。
差强人意的三季报
但是,现阶段的格力电器并没有交出一份特别让人满意的答卷,10月30日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1-9月,实现营收1550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增加了4.26%;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仅增长4.73%;扣非净利润更是只增加了1.03%。
是什么原因让格力电器的业绩不及预期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许多消费品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对市场具有一定统治力的产品大多逼近了成长天花板,以美的集团为例,如果剔除并购的库卡集团的销售额,营收规模其实和格力电器还是差不多的。
而格力电器多次尝试多元化转型都未能成功,单一产品的经营模式很难维持高速增长。这也是董明珠试图收购银隆新能源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银隆的建设为格力电器带来数十亿元的营收。
为了多元化发展,格力电器做过手机,做过小家电,董明珠甚至亲自出镜代言子品牌大松电饭煲,收效甚微。在美的集团收购库卡的时候,格力电器也尝试自研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虽然营收规模远远小于库卡,也有了30多亿元(2018年年报数据)的营收额。
不过,最新的这份三季报带来的并不完全是坏消息。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说明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营质量是非常高的,资金回笼情况较好。
对比2018年、2019年的两份三季报,可以发现,在营收差不多的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差异巨大,竟然相差537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三季报时,经销商拖欠的款项多达数百亿元。坊间流传的董明珠通过经销商渠道作为利润“缓冲池”的说法,从财报上看是可能的。
格力电器的应收款项融资项目
在格力电器的财报上,有两个从半年报开始就突然变化的项目引人注目。一是应收票据变成了零,二是突然出现了“应收款项融资”,为435.58亿元。
2018年,财政部修订了财务报表格式,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两个项目合并。虽然财报格式几乎每年都在改,但这次修改却遇到了众多财务工作者的质疑。当时,笔者曾撰文《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并不妥》(刊发于《证券市场周刊》2018年第77期)对这项改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分析。
随后不久,2018年的年报又执行了新的报表格式,将二者重新分开。编制2019年半年报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应收款项融资。
需要留意的是,会计准则也好,财报格式也好,并不是财政部会计司的老教授们拍脑袋的突发奇想,本质上都是为当前的经济政策服务的。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发布《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表态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分分合合,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如果应收账款融资常态化,那它和应收票据是一回事了,所以财政部将其合并;但是经济环境还没有完全达到,反而引起了很多弊端,财政部又将其拆分;为了方便核算应收款融资,增加了应收款项融资项目。
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A股共有170家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项融资项目有余额,基本上都是由应收票据构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格力电器,半年报应收款项融资余额430.39亿元,三季报时,这个数字增加到了435.58亿元。
不少分析师出具的半年报研报中,忽略了新格式的影响,误以为应收票据都被贴现了。
新的财报格式,让一些上市公司不经意间露出了真实的资金状况。
2019年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变更会计政策的公告,主要变化就是资产负债表格式变动增加了应收款项融资项目。
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账面货币资金超过1100亿元,应收票据359亿元,全部为银行承兑票据。这类票据银行到期会无条件兑付,期限通常6个月以内,风险极低,几乎等效于银行存款。10月30日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1362亿元,应收款项融资435.58亿元,且全部为银行承兑票据,应收票据余额为零。
和格力电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的集团的三季报中,应收票据136.75亿元,全部为银行承兑票据,但是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仅有27.02亿元。
两家公司的处理方式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用作金融工具的应收票据才要计入应收款项融资。从两家公司的账务处理方式可以推断,格力电器的银行票据全部用作金融工具融资;美的集团的银行票据绝大多数会持有到到期转为银行存款。
应收票据用作金融工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质押,二是背书,三是贴现。
质押很好理解,背书和贴现是什么意思?在银行票据到期之前,将票据转让给供应商抵偿欠款或者直接采购的行为是背书,支付贴现利息将票据兑换成银行存款的行为是贴现。
格力电器的三季报信息量比较少,但很多信息可以从半年报找到端倪:半年报430亿元的应收款项融资中,有138亿元被用作了质押。质押是有成本的,而格力电器1211亿元现金在手,却还要质押上百亿元银行票据。
半年报的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显示,公司使用票据采购商品316亿元,原来都给供应商了。可见公司的应收款项融资基本只有两种方式:质押和背书。
无论是用作了背书还是贴现,再结合质押的部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格力电器的资金周转情况可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
另外,同样是半年报中,在公司的关联交易清单里,信息量非常大。应收款项融资对应的关联方中,来自银隆新能源的有27.7亿元,再加上5.48亿元的应收账款,仅银隆新能源,格力电器的账面应收余额就超过33亿元,可见格力电器对董明珠个人注资的这家新能源公司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而银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向银隆关联方销售29亿元,其中大巴空调只有3000万元左右,绝大多数都是智能装备。而格力电器2018年全年智能装备销售额为31亿元,说明基本所有的智能装备都卖给了银隆。
2019年半年报中,格力电器销售给银隆的大巴空调金额为零,预示着银隆新能源还在大规模建设之中?
应收款项融资细分辨
上述新准则执行后,将应收款纳入应收款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算多,从半年报和三季报来看,一些实际上进行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公司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核算。不过,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应收票据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分类,借此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哪些上市公司的应收票据“水分”比较大,一般来说,从应收票据放到应收款项融资的公司,资金链可能相对比较紧张。
另外,由于会计准则给予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依赖报表数据简单的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做出快速判断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投资者的财务知识的考验也就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因披露更详细的信息,从而暴露出原来未曾发现的问题,有助于指导投资者进行科学的投资。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