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三一国际行政总裁戚建:积极拥抱并推进智能化升级
发布日期:2020-01-15 13:16:48|来源:东方财富网|责任编辑:
“以使命和价值观为基石,积极拥抱并推进智能化升级。”岁末年初,三一国际行政总裁戚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戚建还对公司所处行业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三一国际未来的战略规划以及成长逻辑与记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要把工程机械做到世界最好”

  一段时间以来,三一集团及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三一国际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就在不久前,《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最受赞赏中国公司排名中,三一集团位列第二名。

  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三一国际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净利润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6%。兴业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三一国际2019全年将持续前三季度增长趋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5.78港元。得益于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三一国际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2019年公司股价稳步上涨。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一国际收于4.26港元/股,较2018年底收盘价上涨68.27%。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对自身使命和价值有着充分共识,那就是要把工程机械做到世界最好。”戚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果一家公司的目标是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就会得到很多帮助。作为经营者,我们要以产品、业务和对人类的贡献,来获得朋友、同胞、社会乃至海外客户的认可。我们任何一个子公司,只要能把产品做到世界先进水平,就是为人类做出贡献。”

  “自动化升级带来广阔空间”

  在行业高景气度带动下,三一国际近年来经营业绩表现抢眼。对于未来发展,戚建认为,从行业角度来讲,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还将面临广阔成长空间。煤炭机械方面,随着逐渐取消煤炭工人夜班制等安全条例、政策的不断推出和落实,煤炭开采继续向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演变。煤炭企业需要购置更多的智能化开采设备,以实现生产过程向少人化和无人化转变。

  “这种政策上的良性引导,将为煤机行业带来巨大的设备升级替换空间。”戚建判断,加上每年巨大的煤炭需求量而催生的煤机设备更新需求,预计将为整个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

  港口机械方面,戚建认为码头装卸设备的大型化和自动化趋势,可以帮助公司更好的抵御周期性。

  据戚建介绍,自2018年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量创新纪录以来,2019年全球前几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又有数十艘、合计近百万TEU的船舶交付,其中包括多艘最大载箱量可达2.3万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目前,岸边桥吊的高度和吊臂长度已成为制约超大型集装箱船停靠的主要因素。

  “改善的最便捷途径就是码头营运商投资订购更大型的岸桥。此外,为解决码头装卸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很多大型码头均推出了新建和改造自动化码头计划。”戚建表示,“通过远程自动操控、自主装卸、全面感知、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可使装卸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将会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为公司的物流装备业务提供稳定的增长机会。”

  《证券日报》记者从三一国际了解到,随着多年累积的技术、市场、品牌及售后优势逐渐显现,公司不断有新产品下线量产并投入运营。煤炭机械板块的掘进机远程智能控制技术就已成功实现超视距截割作业,SKT90S宽体车在矿山领域也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行业首创的纯水液压支架已通过神华集团验收。物流装备板块,公司相继推出的电动堆高机、电动抓钢(料)机、二代电动集卡、无人电动集卡等全新绿色节能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据戚建介绍,2019年,在三一国际积极拓展下,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取得重大进展。矿山装备在乌克兰、印度及印尼等国际市场实现重大突破;公司还实现向马士基旗下的美国港口及印度集装箱公司交付正面吊,向墨西哥客户交付重叉等产品。

  “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实现市场份额向三一国际的进一步集中,促进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改变。”戚建表示。

  “努力成为智能制造先行者”

  “过去我们讲‘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品质改变世界’,现在我们讲‘成为智能制造的先驱’,这是目前我们的基本共识。”戚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后,公司会积极拥抱并推进智能化升级,努力向新兴产业方向延伸,改善业务结构,利用处在快速成长期的业务来保证业绩获得稳定增长。”

  戚建表示,公司已与三一集团联合成立了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充分借助三一集团的技术优势,帮助三一国际加快在感知、分析、自主决策及自动控制等智能化领域实现快速突破,加快矿山装备及物流装备板块智慧化、无人化、电动化的产品升级推新。

  戚建表示,“与时代同行,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 努力成为智能制造的先行者, 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地、发自内心地去拥抱数字化,理解数字化,才能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